涡轮增压有的车1200转介入,有的车2000转介入,是越早介入越好吗?如果是,那为什么各个厂家不都弄成1200转介入,甚至1000转介入呢?其中有很多门道, 总的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涡轮介入转速,与发动机设计理念有关,与发动机技术发展有关,与增压器类型、技术发展有关:
略过所有的涡轮结构介绍,直接说增压机制,一种是小涡轮,介入早,主要给小排量车在前段与中段时增加一些动力用,不然小排量车转速没上来前动力太弱了;
一种是大涡轮,介入晚,主要给中大排量车,那种自身动力已经不错的发动机在中后段提高最大动力用,因为中大排量车本身的发动机在前段已经够用了;
最后一种是双涡轮,小涡轮前段增压+大涡轮后段加强,除了成本贵太多外,没毛病。(机械涡轮双增压这种精品搭配不在本文讨论内容)
汽车废气排出达到一定风力时会带动涡轮叶片工作,然后开始有增压效果,小的叶片就带动得早,大的叶片带动得晚。是不是涡轮越早介入就越早开始有增压效果呢?答案是:没错!
早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,设计理念上停留在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主,涡轮增压为辅的理念,设计的理念就是在相对大排量的基础上,增加涡轮增压器,比如:1.8T、2.0T,这两种发动机在中低速行驶时,以涡轮不介入为主,具体表现就是涡轮增压器的正压介入转数普遍在2000转以上,而汽车在中低速行驶时。发动机转数基本上在2000转以内,涡轮增压器是派不上用场的。只有在急加速的时候涡轮增压器正压介入,此时会有被踹一脚的感觉。
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,设计理念上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涡轮增压不仅仅是辅助,实际上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因此发动机设计的趋势就偏向于:涡轮介入转速越来越低,介入的区间也越来越大,覆盖了汽车中低速以及高速行驶的区间,基本上从汽车开始起步到高速行驶涡轮增压都会发生很大的作用。特别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(1.5T以下),在涡轮增压器的配合下,可以输出较大的功率。
另外随着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。由早期的大惯量涡轮改为小惯量涡轮,对发动机尾气排气量的需求相对越来越低,在低转速时发动机的尾气就可以推动涡轮进入正压介入转数。具体表现在现在的涡轮普遍介入转速在1100转以后。
理论上来说,涡轮增压器,正压介入转速越低,涡轮增压发挥作用的余地越大,一个只能在2000转以后介入的涡轮增压在日常中低速行驶时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。
如何比较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性能?
下面是一汽大众和长安汽车的2.0T发动机性能数据。
一汽大众是EA888发动机2.0T低功率版的数据,最大扭矩是350N.m,能输出最大扭矩的转速范围是1500-4400RPM,转速跨度是2900RPM。
长安汽车的2.0T,最大扭矩是360N.m,但是转速范围是1750-3500RPM,转速跨度只有1750RPM。
这两款发动机都是2017年中国芯十佳发动机。所以,不仅要看涡轮的介入转速,还要看最大扭矩的转速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