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正月茵陈,二月蒿,三月就能当柴烧”,是郑州荥阳流传的儿歌。说的就是这个野菜,有叫茵陈有叫白蒿,网上至今有争议,但不耽误好吃。

白蒿是茵陈吗(这个野菜是有着不同的叫法)

还有香过荠菜的野菜?

野菜是野菜,不要人工种植,自生自灭而生生不息。用专业话说,野菜是人能够吃的、未经人工驯养的青菜。所以在人类的食材里,从来占据有一个席位。

在我的记忆里,每年青黄不接的冬天,得空就会去野外剜野菜。淮河以南野菜品种多,就比较挑剔,专要荠菜。信阳光山叫它“地菜”,冬天雪地里很香的一种,尤其是做饺子馅。

白蒿是茵陈吗(这个野菜是有着不同的叫法)

郑州地区属于北方气候,空气干燥少雨,野菜品种比南方少些。不过荠菜很普遍,而且比南方棵大,还有人工种植。今冬却发现比荠菜还要香的一种野菜,有人叫它白蒿,还有人叫它茵陈。

第一次不知道怎么做来吃

上个月友人带来一包野菜,当时没在意,扔在了冰箱里。大概半个月了,收拾冰箱拿出来,打开想起是有人送的野菜。

白蒿是茵陈吗(这个野菜是有着不同的叫法)

看着还和新鲜的差不多,只是有些老叶泛黄,摘了还能吃。可是我没吃过这东西,叫什么名字也忘了,闻闻有点山野的清香。就择择洗洗,却不知道怎么做来吃,炒呢烩呢还是剁饺馅?

恰好还有一块蒸好的腊肉,按菜谱“鲜陈搭配”原理,和野菜搭配倒也合适。就是看着这野菜瘦瘦小小,干巴巴的,担心老了咬不烂,嵌入牙缝不舒坦。想着反正就这样了,把腊肉切切,一起炒。

白蒿是茵陈吗(这个野菜是有着不同的叫法)

好吃的东西竟然这么不起眼

第一次做这个野菜,找不到感觉,只是看到很吸油。正常炒腊肉会出油比较多,再放入配菜,比如笋片鲜菇什么的,都会油汪汪的,看着就有食欲。这东西放进锅里,瞬间油没了,锅里干巴巴的,腊肉都要粘锅了。

赶紧的加油,一次不够又来一次,终于显出油汪汪来。这时候锅气上来,心里有点惊喜,看着不起眼的野菜,居然蒸腾出原野的花蜜香。及至吃到嘴里,并不是老到嵌牙缝,而是有着荠菜的口感,比荠菜还香。

白蒿是茵陈吗(这个野菜是有着不同的叫法)

赶紧跟友人联系,这野菜叫啥?还能挖到吗?

这样的吃法友人第一次见

第二天就来了一大兜,友人说今天雨水多,野菜长得比往年胖大。还说这野菜叫茵陈,也叫白蒿,是一个植物。我说白蒿是野菜,茵陈是中草药,怎么能混成一个东西呢?

先不管怎么说吧,中午支起火锅,拿二斤牛肉切了片。然后豆腐、山药、大白菜。阳台现成的小香葱和芫荽,切碎了倒入蘸料碗里。碗里加上黑胡椒碎、韭菜花酱、芝麻酱、豆腐乳、生抽、辣椒油,齐活了。

白蒿是茵陈吗(这个野菜是有着不同的叫法)

北京涮羊肉的清水锅底,烧开了就乱涮,倒上老酱酒。友人边吃边说,这东西按农历,正月正嫩叫茵陈,二月成棵叫白蒿,三月长大成了柴火。茵陈的时候才好吃,因为味道香棵型小不好挖,当地都显得珍贵。

席间还说起吃法。友人说茵陈涮火锅,我是第一次吃,还真的好吃。我说南方吃法更多,江浙地区做青团,江淮地区剁饺馅,湘川地区炒腊肉,等等。

吃个野菜都长了历史知识

友人家在荥阳,郑州市西郊西,邙山中段。邙山一带自古盛产野菜,只是这些年荒地少了,加上普遍使用除草剂。原来生长野菜的山坡地埂草都不生,如今的野菜只长在果园里。那里是河阴软籽石榴原产地,石榴园多保护得好,当地人都会去果园剜野菜。

白蒿是茵陈吗(这个野菜是有着不同的叫法)

荥阳这地方可不得了,古时候相当热闹,是多少年的大型战场。刘邦和项羽的拉锯战,楚霸王隔河要挟,要杀刘邦的老父,楚河汉界、三英战吕布等都发生在那里。至今有数不清的古迹,秦王寨、关帝庙、吕布城等等。

再说这野菜,当地人基本就一个吃法,剜回来择洗干净,撒上面粉拌匀,放入蒸锅大火蒸10分钟。中间用生抽蒜泥香油调了浇汁,端出蒸好的茵陈,浇上拌匀,当菜又当饭,一顿吃个肚儿圆。

点赞(0) 打赏

相关推荐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